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明末大将袁崇焕立下赫赫战功却死于凌迟 袁崇焕死的到底冤不冤呢?崇祯为何非要袁崇焕死?

时间:2020-11-19 13:54编辑:趣聊历史来源:www.5300tv.com当前位置:趣聊历史 > 野史秘闻 > 手机阅读

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最终被崇祯皇帝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袁崇焕真的是被冤杀的吗?袁崇焕死的冤不冤?

u=3494411505,1297086902&fm=26&gp=0_副本.jpg

万历十年,大政治家张居正走了,人亡政息;20岁的万历皇帝开始了他25年不上朝的亲政,中国一下子从辉煌灿烂的顶点跌入了黑暗不幸的深渊。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祭告天地祖先后,起兵攻明。

腐朽的大明帝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打一场惨败一场,天启二年广宁一役,王化贞的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四十余座城落入了后金手中,明军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正是在这一年,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开始登上了悲壮的历史舞台。

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多守军打得大败而归。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还在战斗中被打伤,不久郁郁死去。这是明清的长期交战中,明军取得的首次胜利。

翌年,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督师大名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已是千疮百孔。尽管1627年的宁锦保卫战,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问题是后院起火,在魏忠贤的弹劾下,袁罢官回乡了。此时,明熹宗死了,崇祯皇帝继位,设计除掉魏忠贤,重新起用袁崇焕,并在1628年升他为兵部尚书,督师蓟州、辽东,兼管登州、莱州以及天津等地的军事。

出征前,崇祯问袁崇焕:怎样才能防守关外,收复辽东。袁答道:全权给我,让我独立处理重大问题,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全部地区。不过,五年之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武器,吏部委派官员,兵部调兵遣将,都要事事配合得很好,才能达到目的。崇祯说,行。

但是袁崇焕害怕自己到了边关后,朝廷中还会有人再次诽谤自己,向皇帝强调:打仗我还是行的,但是来自同僚的诬陷与敌方的离间,我可是吃不消的,请皇上信任我。此外,他还把自己的战略告知皇上,辽东宜守不宜战,而且还要配以和谈,以行缓兵之计。崇祯都答应他。

于是袁崇焕拿着皇上赏赐的尚方宝剑再次来到前线,成为东北地区和渤海湾部分地区的最高指挥官。他把自己最得力的三员大将祖大寿、何可刚和赵率教分别安排驻守锦州、宁远和山海关。袁崇焕达到了其军旅生涯的顶点。

u=2739749260,3577995511&fm=26&gp=0_副本.jpg

再说此时的皇太极,不敢再取道宁锦以入山海关,但是却可能取道蒙古,从蓟门入寇。袁崇焕虽然当上了辽东督师,但是蓟辽,蓟州其实不受他的节制的,所以上疏请朝廷务必加强遵化的防守,增设团练总兵。连上三疏,朝廷却因为他推荐的总兵人选被弹劾,不予理睬。

当朝中大臣们还在耍嘴皮子的时候,皇太极已接受汉奸高鸿中的建议,果然如袁崇焕所料,在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率领满兵十余万,以蒙古兵为前导,从喜峰口窜入长城,攻陷遵化。

这些地方都属蓟辽总督刘策管辖,与袁崇焕无关,但袁崇焕还是“见死就救”,随即和祖大寿、何可纲率兵入援,沿路经过的抚宁、永平等地逐路置防,逐城设守,设计截断皇太极的归路。十一月初十,袁军到达蓟州,与满兵交锋,皇太极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袁军,大惊失色,连夜越过蓟州向通州退兵,渡北运河,直逼京师。

袁崇焕率五千骑兵急速追赶,士不传餐,马不再秣,两天两夜急行军三百多里,竟比满军早到北京三日。崇祯见袁军赶到,喜出望外,立即召见袁崇焕,赐御馔和貂裘,但袁崇焕要求让士兵入城休养,却没被批准,只得驻扎在广渠门外。

皇太极率军一路上攻来,到高密店时得知袁军已到北京,惊魂不安,以为袁军从天而降。二十日,两军在广渠门会战。袁崇焕令戴承恩在广渠门列阵,祖大寿于南面列阵,王承胤在西北列阵,袁崇焕在西面列阵以备战,中午时刻,清骑兵从东南面进攻,祖大寿率兵奋力接战,而王承胤却拔阵向南避战。

清军力战祖大寿不下,于是撤退,明将刘应国、罗景荣等人率兵进行追击,杀伤清兵千余人,而明军死伤也很多。收兵后,皇帝朱由检用酒食犒赏军队。袁崇焕有派遣任守忠率领五百人用火炮轰打清营,清军撤退,京都之威遂解。

u=1998838705,3655001954&fm=26&gp=0_副本.jpg

这一仗,与宁远之役、宁锦大捷大不相同,袁崇焕并非据城固守,而是面对面的单挑,在军事形势上并无优势可言,而能以九千人击败十万敌军,靠的是誓死保卫京师的高昂士气,赢得十分侥幸。这一仗,他并不想打,而是不得不打,侥幸以少胜多,他也没有给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按兵不动,等待随后就会赶到的大批步兵和各地勤王兵。

崇祯一再催促他出战,他都以兵困马乏,等待援兵为由加以推迟。其实即使援兵赶到,他也未必就愿意立即跟满兵决战,因为打野战,明军不是能骑善射的满兵的对手。这一次皇太极出动了后金的全部精锐,深入大明腹地,本来极其冒险,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袁崇焕的计划便是截断满兵退路,把满兵围困住,等到各路勤王兵抵达,再四面合围,进行决战。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歼满兵,也当能给以重创。这时有两路勤王兵赶到,袁崇焕并未把他们留下守卫北京,而是一路派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至三河截断满兵后路。

他自己的主力预计十二月初三、初四日即可赶到,可以开始实施合围计划了,不料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清军有勾结,朱由检也起了疑心。此时清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清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皇帝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清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公元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据《明季北略》载:“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u=1312539392,2721777455&fm=26&gp=0_副本.jpg

袁崇焕死的到底冤不冤呢?袁崇焕之死是死于自己的性格!他的性格决定着他不会走的太远。

五年复辽

1628年,崇祯启用袁崇焕,任命他为督师。崇祯在召见袁崇焕时有了一场对话史称,史称:“平台召对”,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五年复辽”。《明史》记载了全过程,“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

崇祯在咨询他上任之后准备准备怎样干?袁崇焕这时“满嘴跑火车”地说的,“倘若陛下能赐我便宜行事的权力,五年内即可平复辽东战乱。”崇祯皇帝听到后大喜立马就同意了,你要能五年复辽,绝对封侯。“五年复辽”?当时在场其他人都傻眼了。孙承宗十几年才稳定局势,袁崇焕能“五年复辽”?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会议中途休息时间,给事中许誉卿虚心地向袁崇焕讨教收复辽东的具体步骤。袁崇焕只说了十个字,“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许誉卿一听呆住了,合着袁崇焕这是在吹牛啊。说:“皇帝如此英明,你能糊弄过去?到时责问你,怎么办?”

袁崇焕这时也有点后怕了,因为他当时说五年复辽完全就是一时激动之下说出来的话,就是安慰安慰皇帝而已。可若不能五年复辽,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啊。袁崇焕心里也有点后悔了,后悔自己一时嘴快。要采取点补救措施,于是袁崇焕开始向崇祯提条件。

如果他提的条件,皇帝不能全部满足的话,那就不是自己的责任,是皇上不配合才造成的。袁崇焕:“皇上,复辽可不容易,这要让户部、工部、兵部、吏部等,都要配合我的行动,全力支持我。”

崇祯:“这些都不是问题,我都答应你。”袁崇焕又说:“我要出发了,但是我担心有人在背后中伤我,‘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

崇祯回答:“这点爱卿不用担心,一切有我替你撑腰,我还要把尚方宝剑赐给你。”而皇太极此时已积蓄了多年的实力,在萨尔浒大战后养精蓄锐,气势无与伦比。当时辽东的战事,明朝十分被动,而袁崇焕他不但要在五年内做到防守为攻,更得一举歼灭皇太极,收复辽东,其中难度堪比登天。

u=1984571465,389014267&fm=26&gp=0_副本.jpg

擅杀毛文龙

1629年6月5日,袁崇焕以视察军情为由去会见毛文龙,在双岛以12条大罪的罪名擅自杀死了总兵毛文龙。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1626加授平辽总兵官,赐尚方宝剑,加封左都督。

毛文龙自1622年占据东江后,控制着皮岛、双岛一带区域。他防守明朝北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破坏后金的后方,使其无法安心作战。就像一根钉子一样牢牢地牵制住后金的尾巴,使其不能远距离、长时间地在外作战。

努尔哈赤当初在外作战时就曾多次因为毛文龙在背后偷袭而被迫提前回师。后金一直希望根除毛文龙,但由于毛文龙驻扎在岛上,而后金又没有水军,无法登岛消灭毛文龙。所以后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毛文龙在自己的地盘撒野。

结果袁崇焕却帮后金拔掉了这颗钉子,没有了东江的牵制,后金终于可以进行远距离长期作战了。

己巳之变

没了毛文龙的牵制,皇太极终于放开手脚了。几个月过后也就是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率兵数十万,千里偷袭北京城。袁崇焕手持尚方宝剑,全权负责防辽事务,却让皇太极一路杀到北京城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这时袁崇焕也在北京城下,不去迎战,却要先进城修整。

崇祯不由的多想了,有你袁崇焕守着山海关,皇太极是怎么来到北京城的?皇太极在北京近郊一带到处抢掠,而你袁崇焕只是跟着他走,既不进攻,也不部署防守。就这样尾随在皇太极部队后面,眼瞅着满洲士兵打下北京周边县城而没有任何动作,你这明摆着就是居心叵测,没安好心啊!

我们后来通过历史知道皇太极从蒙古草原绕道,但是当时的朝廷不知道啊。袁崇焕有他自己的战略思想,因为根据袁崇焕在宁远的作战经验,将敌军引至城下,诱其攻坚,待其受挫后全力进攻,就可全胜。

袁崇焕应该是想在北京城下通过和京师的军队前后夹击,击退了皇太极。然而,这里并不是宁远,而是北京,袁崇焕无异于将大明朝的安危置于绝对危险之中。就算要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也要现上报朝廷,皇上及朝廷来确定此事是否可行啊?

皇上及文武百官、京城百姓都在看着,看着皇太极率兵突然杀到,看着袁崇焕不战不守只和皇太极兜圈子。因此,京城里几乎所有的人,上到朝廷官员,下到平民百姓,全都认定袁崇焕有问题,虽然最后击退了皇太极但这也成为他最终被杀的最直接原因。

1629年12月,袁崇焕被下狱直到1630年8月才被处死。这中间有足足8个月,8个月足以让崇祯及文武百官都了解事情的始末。但崇祯还是决定杀了袁崇焕,为什么?因为崇祯对袁崇焕彻底失望了,当袁崇焕擅自杀死毛文龙时,崇祯已经对袁崇焕心怀不满。还有就是袁崇焕你不是说五年复辽吗?现在一年半过去不但看不到一点希望,反而让人都打到家门口了。

崇祯本来就是一个急功近利、优柔寡断、情绪容易受别人左右的人,此时心中对袁崇焕极度不满再加上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趁机以“纵敌长驱,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理由上疏弹劾,于是便处死了袁崇焕。

在行刑前,袁崇焕念出了自己的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u=889734697,1202373422&fm=26&gp=0_副本.jpg

袁崇焕不懂政治、不擅权谋、好为大言、自作主张、武断、暴躁,这些性格因素早就注定着袁崇焕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他的死也是必然的!但他的丰功伟绩不应不埋没,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悲壮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趣聊历史排行

趣聊历史精选

趣聊历史推荐

  • 古代丫鬟多便宜?有的竟不值一件衣服钱

    古代丫鬟多便宜?有的竟不值一件衣服钱

  • 一块功德碑竟难住了明成祖:最后这样解

    一块功德碑竟难住了明成祖:最后这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