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丝绸之路(3)中国历史事件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3)介绍

波斯的使者也顺着丝绸之路深入到南朝。中大通二年(530年),波斯国遣使献佛牙。五年(533年)八月,遣使献方物。大同元年(535年)四月又献方物。波斯之通使南朝,走的是西域经吐谷浑境而南下益州(四川)再顺长江而下到建康(今南京)的道路。

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这种交流,在政治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经济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交流;在文化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兴盛和礼乐文化的发展 。

隋唐时期

隋炀帝即位后,有经略四方之志。一方面进行军事扩张,开拓疆域;一方面遣使与海、陆两道丝路沿途国家进行交通。大业年间,隋炀帝遣使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各国,展开了与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从西域获得玛瑙杯、佛经等奇珍异物。 韦节回国后撰有《西蕃记》一书。韦节等人的出使,扩大了隋对西域的了解,打破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长期隔绝状态。隋朝中期,张掖成为当时中西贸易中心,西域诸国都在张掖与中国互市,兴盛时有四十多个西域国家的商人集中在这里经商。为了增进对西域的了解,扩大与西域诸国的贸易活动,经营西域,在韦节等出使西域不久,炀帝遣裴矩往张掖主持互市。裴矩的工作卓有成效,大业年间,西域“相率来朝者”大约有三十余国。裴矩经过搜寻资料,采访胡人,亲自撰写完成了《西域图记》(三卷)。 这部书除了记载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外,最可贵的是记下了通往西域的三条最主要的道路。裴矩将它们称为北道、中道和南道,比之《魏书·西域传》所记更加具体,代表了隋时对西域各国的认识水平。 

裴矩对西域的经营,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蕃,往来相继”。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重新加强了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炀帝时,西域三十余国频至中原“朝贡”。西域诸国商胡也纷纷来长安、洛阳等地经商。炀帝在大兴(今西安)建国门外设立四方馆,以待四方使客,各掌其方国及互市事。 

裴矩因西域诸国朝贡者多,奏明炀帝,炀帝大业六年,又征四方奇技异艺在洛阳皇城端门外举行盛会,并令洛阳东三市(东市、西市、南市)店铺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邀请西域诸蕃酋长、各国使者和胡商参加,集娱乐、贸易为一体。 这长达一个月的贸易盛会具有国际性质,显示了隋时中外交流的盛况。

随着唐政府对丝路的开发,尤其是隋唐大运河的投入航运,极大地加强了江南富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的通过大运河运送到洛阳、长安两京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唐与中亚诸国的联系不断增强,贞观十四年(640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人中国,大批犹太商人涌人中国,丝路上的通使及商业往来活跃起来。 受到这条复兴了的贸易路线巨大影响的国家还有日本。8世纪日本遣唐使节带来了很多西域文物到日本首都奈良。这些宝贵古代文物现代也在奈良正仓院保存下来。日本最大的宗教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

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南北分裂时,新兴突厥族占领了西域至里海间广大地区,今青海境吐谷浑也向河西走廊侵扰,中国和西域,西方的官方、民间交往受到不少阻碍。但隋与丝绸之路各国民族之间关系,仍愈来愈密切,西域商人多至张掖互市,炀帝曾派裴矩专管这方面工作。裴矩用厚礼吸引他们到内地,使其往来相继。《隋书·西域传》序还说那时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官、民的交往又活跃起来。 

唐代的丝绸之路发展到了一个新时期。实行“关中本位政策”的唐政府一直致力于西北地区的开发。唐朝初期,西域虽大都在西突厥控制之下,但西域各国国王都曾派人或亲自到大唐,表示归附,因此唐初很快恢复了丝路交通。贞观四年(630年),伊吉城主归附于唐,唐在这里设置伊州,控制了西域北道。这时,在西域地区拥有较强政权的高昌为了垄断丝绸贸易,高昌曲文泰封闭了西域南部进入中原的道路,商贾都要经过高昌,并需交纳商税。贞观六年(632年)大碛路恢复开通后,高昌王与西突厥联合,阻拦、抢掠酉域其他地区商贾使者,阻止他们进入中原,同时还发兵攻打伊吾、焉耆,掠夺其他域镇。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政府派侯君集带兵平定了高昌,在高昌设西州,置西州刺史,西州的户口计帐等申报,完全和中原地区相同。不久,又在这里设安西都护府,屯驻军队,镇守整个西域地区。在平定高昌的同一年,驻守于可汗浮图域(今吉木萨尔以北)的西突厥叶护归唐,唐政府在这里设庭州,置庭州刺史,唐又将伊州、西州、庭州划入陇右道,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