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斯大林(8)(前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12.18-1953.03.05,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前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1930-1953年间根据由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等机关起诉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枪决)的786098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年74岁。著有《斯大林全集》。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

政策服务的。第一,为了保证超高速工业化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斯大林认为,必须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因此,不能通过市场,也不能通过批发贸易,而应通过集中分配的办法来实现对整个经济的控制。第二,农业全盘集体化是超高速工业化合乎逻辑的产物,是从农村榨取资金与粮食的重要办法。第三,如果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为商品经济,苏维埃国家应该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实物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另外,还实行配给制。在理论方面,这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似乎苏维埃经济已进入了商品货币关系不断消亡的阶段。 

计划原则的绝对化,把计划性提升为规律,不只意味着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也意味着指令的随意性和唯意志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经济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维埃国家不断地把计划原则绝对化,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大大发展了,所谓计划调节实际上变成了一些经济领导机关、少数领导人乃至个别领导人的意志调节。 

军事理论

战争观

斯大林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观。战争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比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美、苏必战之说缺乏根据;世界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就仍然存在。

战争是政治的表现,战争的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不能把战争问题同政治问题分开,因为战争是政治的表现。战争有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和解放的、正义的战争之分,因而不能笼统反对一切战争。现时代的战争是机器时代的战争。以往的战争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的战争;现时的战争,则由于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成了机器时代的战争。战争命运决定于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国防理论

斯大林认为,由于俄国比先进国家落后50~100年,苏联从资本主义国家那里争得的喘息时机也很短,所以要做到今后不挨打,就应该有计划、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全面增强国防力量。要做到维护和平,推迟战争;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雄厚的国防经济基础;加强后方建设。

战略理论

斯大林指出,战略必须完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为依据。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变动而改变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战争,是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利用的"间接后备军",战略指导的任务就是要正确运用这一切后备军。 

作战理论

斯大林指出,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艺术在于掌握战争的一切形式和这方面的一切科学成就,并善于根据情况合理地运用它们;不仅要善于运用其中某一种形式,而且要善于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全军指挥员要真正做到:正确选择和规定主要突击方向;在选定的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建立强大的突击集团,实施迅猛而坚决的突击;用合围方式歼灭敌重兵集团;组织好各军种和兵种间的协同动作,把火力和机动巧妙结合起来;提高进攻速度,实施连续作战,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突破敌防御全纵深;不断探索和改进各军种和兵种,特别是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的作战使用方法;把各级司令部和后勤机关的工作提高到现代化战争所要求的水准。 

哲学思想

斯大林生前写了大量的文章,在51年的时间里写了近400万字,这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创作活动。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斯大林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分为三个“板块”: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 

斯大林哲学思想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它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斯大林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二,斯大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用。第三,从哲学的内容来看,斯大林的著作对自然观和自然科学的问题涉及的比较少,对历史观和社会问题论述得比较多,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

毋庸讳言,斯大林的哲学思想理论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斯大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犯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在讲述辩证法和唯物论时把二者机械的分割为方法和理论两大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