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汉武盛世中国历史事件

汉武盛世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汉武盛世介绍

政治

人才辈出

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按照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语中的说法,汉武帝“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他的功业,其实是当时“海内”“俊茂”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最后的赞语中写道,武帝时代是两汉时期中在识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历史时期:“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当时的“儒雅”之士如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之士如石建、石庆,“质直”之士如汲黯、卜式,“推贤”之士如韩安国、郑当时,“定令”时士如赵禹、张汤,“文章”之士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之士如东方朔、枚皋,“应对”之士如严助、朱买臣,“历数”之士如唐都、洛下闳,“协律”之士如李延年,“运筹”之士如桑弘羊,“奉使”之士如张骞、蘇武,“将率”之士如卫青、霍去病,“受遗”之士如霍光、金日磾等,都在历史上留有盛名。而其他族繁不及备载的,如“飞将军”李广等其他人才,更加体现出汉武帝时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班固总结说:“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他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功业”“制度”之所以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汉武帝身边聚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名臣名将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霍光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丞相: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太尉:田蚡

御史大夫:庄青翟、韩安国、公孙弘、张汤、石庆、卜式、儿宽、杜周、桑弘羊

列将军: 霍去病、金日磾(di)、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孔臧、韩延年

郎中令: 王臧、李广、李敢卫尉: 李广、韩安国、张骞、路博得

太仆: 灌夫、公孙贺、公孙敬声

廷尉: 张汤、赵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鸿胪: 王恢、李息、张骞、田千秋

宗正大农令:韩安国、郑当时、刘受、颜异、桑弘羊

中尉少府执金吾:韩安国、赵禹、李息、王温舒尹齐、颜异、桑弘羊都尉: 汲黯、朱买臣、江充

内史:石庆、郑当时、公孙弘、汲黯、儿宽、减宣

其他:东方朔、主父偃、司马迁、苏武、董仲舒、司马相如 

巩固集权

汉武帝即位后,经过文景两朝的“众建诸侯”与平定七国之乱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降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国家,于是持续推动专制的中央集权,又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确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于是使诸侯王多以分户邑封子孙,致使王国里不断分出若干由郡统辖的小侯,一时诸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另一方面,对于一直渴望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王朝中枢来说,收到“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的效用,中央政府不必刻意打击,各个诸侯国已经在实际上自行解体。

随后,发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的事件。汉武帝利用此案,在元狩元年(前122年)下令尽捕他们的宾客党羽,牵连致死的多达数万人。汉武帝又颁布“左官律”和“附益之法,规定王国职官为“左官”,宣示其等级低下,表明歧视之意,以此控制人才流向,压抑诸侯王属下官吏的地位,严惩服务于诸侯王的犯罪官吏。并且严格限制士人和诸侯交游,又严禁朝臣外附诸侯王,限制诸侯王结党营私。此后,诸侯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此后,诸侯王宗族中支脉疏远的人,逐渐与一般人民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