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舜帝(3)(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舜(shùn):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的官。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一说在诸冯,一说在姚墟;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的官,治都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历史影响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

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后代追谥

西汉末年,虞舜后裔王莽篡汉称帝,建立“新朝”,设“九庙”,追谥虞舜为“新始祖”。《汉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九庙:一曰黄帝太初祖庙,二曰帝虞始祖昭庙,三曰陈胡王统祖穆庙,四曰齐敬王世祖昭庙,五曰济北愍王王祖穆庙,凡五庙不堕云;六曰济南伯王尊祢昭庙,七曰元城孺王尊祢穆庙,八曰阳平顷王戚祢昭庙,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 

人物争议

生地

争论一:姚墟——相传为舜出生地,据唐《括地志》记载的方位故址在今万里母亲河北岸的河南濮阳。另一说法在余姚,一说在今山东菏泽,还有说法在浙江上虞。 

《史记》载,舜的父亲“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亦载:“生舜于姚墟 。”《竹书纪年》亦曰:“生舜于姚墟。 ”以上三文献均言舜生姚墟。

考古学家认为,姚墟应该在今天的山东菏泽一带,因为舜主要活动于菏泽一带

争论二:诸冯——一说为山东诸城,据《炎黄氏族文化考》、《孟子·离娄》、明《职方地图》、清乾隆《诸城县志·古迹考》、《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中国史稿》(郭沫若著)、《中国历代帝王录》(杨剑宇著)皆言诸城诸冯乃舜生地。二说为山西临汾,据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又 诸冯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舜生诸冯 ,盖即此。” 现存舜庙,1974年毁于洪水,后西迁至现潍河西岸。 

治都

争论一:舜都蒲坂——即山西平阳

唐代李泰《括地志·蒲州·河东县》: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

《宋永初历山记》亦云:蒲坂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顾炎武《历代宅京记》说:“舜都蒲坂,今山西平阳府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

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争论二:舜都潘城——即河北涿鹿

《水经注》曰:“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括地志》云:“舜都在怀戎县,县北三里有舜庙,外城有舜井。”《史记》也曰:“舜,冀州人,居妫汭。” 

历山

争论一:济南市千佛山

济南古称历下,因历山 而得名,见于《春秋》,来源最早。另外,舜耕于济南的历山,历代盛传,多见于记载。北魏史学家魏收曾任齐州太守,赋《登齐州舜山》诗一首,今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则记载说:“(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北宋著名学者曾巩,熙宁五年(1072年)任齐州知州,作《齐州二堂记》一文,文中驳斥了郑玄的历山在山西的说法,指出历代地理图纪都说齐州的南山(千佛山)为历山,是舜耕作的地方。曾巩以为这是可信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历山虽在济南,但并非城南的千佛山。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八记云:“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东家之井。”舜井原在一居民院中的东屋里,冲门大方桌下,有一口井,水面上露出一块不足一米的小山头。1976年济南市冶金局宿舍建设中,此古迹已湮 灭。1976年,济南以舜字命名的地名、店名仍然很多,舜耕小学、舜耕中学、舜耕路、舜井街、舜井等皆可考究,可见舜的影响之深